服务热线:
0791-87379389电 话:0791-87379389
传 真:0791-87379389
在线QQ:419267003
地 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世贸路872号金涛大厦15楼
更新时间:2025-01-08
一、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一)建设地点、规模、主要建设内容
江西铜业铅锌金属有限公司“新建稀贵分厂辅料库房”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金砂湾工业园江西铜业铅锌金属有限公司稀贵分厂的西南角,地理坐标为东经116°16′12.358″,北纬29°45′57.193″。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一个6.7m3的硝酸储罐、一个2.1m3浓硝酸高位槽、一间6m×3m×9.3m的辅料库房及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等。实际仓储能力为储罐区:Ф2000×2500mm,V=6.7m3;Ф1500×1400mm,V=2.1m3辅料库房:6m×3m×9.3m,主要存储物质包括浓硝酸、硝酸钾、双氧水、氢氟酸等。
(二)建设过程及环保审批情况
江西铜业铅锌金属有限公司于2022年4月委托江西励和达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编制《365日博体育》;九江市湖口生态环境局于2022年4月29日下达《365日博体育》的批复(九湖环评[2022]14号)。2017年12月21日首次申领了排污许可证,2025年1月重新申领了排污许可证,2025年1月进行了变更,证书编号:91360429693732983U001P。
2024年1月江西铜业铅锌金属有限公司委托365日博体育承担该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赣安公司于2024年1月30~31日开展验收现场监测工作,并编写了该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表。
本项目于2022年9月开工建设,2024年1月调试运行。
(三)投资情况
本项目实际总投资为196.46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9万元,占总投资的4.6%。
(四)验收范围
本次验收范围为江西铜业铅锌金属有限公司“新建稀贵分厂辅料库房”项目配套建设的环保设施及相关措施。
二、工程变动情况
项目建设性质、规模、地点、生产工艺和环境保护措施五个因素与环评对比均未发生重大变动。
三、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情况
(一)废水
本项目无生产工艺废水排放,储罐冷却降温喷淋废水循环利用,不外排;职工由江西铜业铅锌金属有限公司职工调配,不新增职工,不新增生活污水产生。
(二)废气
本项目废气主要为储罐的大小呼吸以及跑冒滴漏、装卸储存等过程产生的废气。浓硝酸储存、装卸及输送过程中产生的含NOx气体,通过罐顶呼吸阀排出,经管道输送到江西铜业铅锌金属有限公司现有的的碱洗塔洗涤后通过现有的排气筒排放,排气筒高度为20m。小呼吸废气以无组织形式逸散。
本项目仓库内氢氟酸桶装储存,少量挥发的氟化氢废气无组织排放。
(三)噪声
本项目噪声主要为输料泵运转时的噪声,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厂房采用密闭形式、定期保养机械设备、采取减震、隔振等措施,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四)固体废物
本项目固体废弃物包括一定量含化学品的废手套和废包装材料、员工生活垃圾。废包装材料和废手套暂存于江西铜业铅锌金属有限公司现有危废暂存间内,交由具有资质单位处置;生活垃圾做到定期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五)其他环境保护设施
1.环境管理及风险防范设施建设
公司制定了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配备了一定的消防应急救援设施。储罐设置0.3m围堰和顶棚;依托原有事故池(事故池有效容积为7000m3),依托原有事故消防池(消防池有效容积为2000m3)。
2.排放口规范化建设
本项目依托的废气排放口、危废暂存间建设较规范,污染物排放口已设置了环保标识牌。
四、环境保护设施调试效果
1.废气
验收监测期间,废气出口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及排放速率均满足《365日博体育》GB16297-1996别2中二级排放限值。厂界无组织排放氟化物、氮氧化物浓度值均满足《365日博体育》(GB 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
2.噪声
验收监测期间,厂界昼夜噪声排放均满足《365体育博彩》(GB12348-2008)中3类标准。
五、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验收监测期间,项目外排废气及噪声均达到验收执行标准,固废能得到妥善处置,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六、验收结论
验收组认真审阅了相关资料,进行了现场调查确认,认为项目落实了环评及批复文件中的各项环保措施,达到了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要求,对照《365体育博彩》,本项目不存在其中所规定的验收不合格情形,同意通过项目竣工环保自主验收。
七、后续要求
(一)加强生产管理,健全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和维护台账,做好环评和批复要求的各项环保设施的维护检修,并保障正常运行,确保各项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二)严格执行排污许可制度,按照相关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排污许可技术规范要求开展自行监测并上报监测数据;按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要求,加强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的管理。
(三)进一步完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定期、不定期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切实提升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能力。